• Members 1 post
    2025年7月4日 22:54

    近期参与课程学习,深入接触开源大模型、RAG、微调、Agent应用内容,收获颇丰,现将学习心得与实践体会整理如下。
    开源大模型构建起开放协作的技术生态。课程中了解到沐曦参与的开源项目,以及开源活动对技术传播的推动,让我认识到开源模式打破技术壁垒,使更多开发者能接触先进模型。代码共享加速开发进程,社区交流促进思路碰撞,为技术创新提供沃土。但同时,也明晰开源存在漏洞等风险,使用时需平衡效率与安全,这是拥抱开源生态需重视的课题。RAG(检索增强生成)为解决大模型固有问题提供有效路径。学习其核心流程,从Embedding模型内容向量化,到向量数据库存储、知识召回,理解到它通过外接知识源,可缓解LLM幻觉、知识过时问题,虽无法直接提升推理性能,却为知识密集型任务输出可靠结果提供保障,是拓展大模型实用性的重要方向。模型微调是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关键环节。课程讲解参数调整方法,让我知晓可基于已有大模型,针对特定任务优化。明白合理微调能让模型在专业领域表现更优,同时也需警惕过拟合风险,把控数据量与调整幅度,这是一个需要精准权衡、积累经验的过程,关乎模型能否适配具体应用场景。Agent应用将大模型能力融入任务流程。通过Lilian框架,了解Memory组件存储长期信息、Planner规划行动序列等分工,认识到其构建起智能协作雏形。多工具Agent工作流里,MCP服务器的调度作用,展现出Agent在复杂任务中协调资源的潜力,为未来自动化工作、智能交互场景提供新想象空间。API调用是连接大模型与实际应用的桥梁,学习了如何通过稳定、高效的API设计与调用,实现不同数据模态的快速融合与处理,对接不同平台 API(如Gitee 智算),明白掌握规则就能快速整合模型能力到应用中,是拓展开发边界、实现技术落地的关键环节。
    本次课程涵盖的内容,从模型底层应用到上层拓展,构建了完整的大模型应用知识体系。通过实践,我掌握了多种工具和方法,也发现自身在复杂场景整合、深度优化模型等方面的不足。未来,会继续深耕这些内容,尝试更复杂的项目,比如结合多Agent与RAG构建智能问答系统,让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用技能,在大模型应用领域持续探索前行。